小说文学【xiaoshuowenxue.cc】 > 科幻小说 > 明珠缘 > 第二回 魏丑驴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

明珠缘 第二回 魏丑驴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

    诗曰

    光阴百岁如梦蝶。管甚冬雷与夏雪。

    杯行到手莫留残。今人不见古时月。

    花前拍手唱山歌。须信人生能几何。

    能向花前几回醉。明朝青镜已婆娑。

    话说黄州同看了签语。大讶起来。各官一齐来问。黄达才将向日落水所遇之事。细说一遍。众官皆咋舌。便解道赭者赤也。已者蛇也。练塘者赤练村也。乃是隐着赤练蛇三字。

    朱公道前二句明白了。后二句如何解。黄达道或是九九之数。还有水灾。亦未可知。道士献茶毕。朱公回船南去。由扬州瓜仪一路来。只见和风拂拂。细柳荫荫。麦浪翻风。渔歌唱晚。处处桑麻深雨露。家家燕雀荷生成。非复旧时萧条之象。

    朱公满心欢喜。巡视毕回到淮安。择日排庆贺大宴。

    山阳县动支河工钱粮。就于清江浦总河大堂上铺毡结彩。

    摆开桌席。上面并排五席。乃是河港监抚按五院。俱是吃一看十的筵席。金花金台盏。银壶银折杯。彩缎八表里。左首雁翅三席是三司。右首雁翅三席乃徐颖扬三道。也是吃一看十的筵席。金花金台盏。彩缎四表里。卷篷下乃四府正官并管河厅官及佐贰。各折花红银五两。惟黄州同与府县一样。这筵席是抚院为主。是日先着淮扬二府来看过。各官纷纷先来伺候。已牌时抚院先来。是日官职无论大小。俱是红袍吉服。各官于门外迎接抚院进来。只见鼓乐喧天。笙歌聒耳。

    果然好整齐筵宴。但见:

    屏开金孔雀。褥隐绣芙蓉。全盘对对插名花。玉碟层层堆异果。簋盛奇品。满摆着海错山珍。杯泛流霞。

    尽斟着琼浆玉液。珍馐百味出天厨。美禄千钟来异域。

    梨园子弟。唱的北调南音。洛浦佳人。调的瑶琴锦瑟。

    趋跄的皆锦衣绣裳。揖让的尽金章紫绶。齐酉甫大酣感皇恩。共乐升平排盛宴。

    话说各官随抚院到堂上看过了席。巡捕官忙来里禀道。各院大人都到了。抚院即至阶下迎接。相见礼毕。阶下乐声喧亮。

    茶毕。抚院起身。举杯酬过天地。回身安席。首敬朱公。

    称贺道。大人鸿才硕德。障此狂澜。奠安陵寝。生民乐业。福山禄海。当与淮黄并永。敬贺敬贺。朱公接杯谦逊道。弟荷圣主威灵。承诸位大人教益。偶而侥幸。敢叨佳誉。愧赧之至。

    朱公也转奉了抚院酒。各院彼此酬酢过。然后司道并各官奉酒相贺。朱公也一一酬毕方入席。堂下各官皆分班告坐。上过头汤。戏子参堂演戏。虽无炮凤烹龙。端的是肉山酒海。萧韶叠奏。锣鼓齐鸣。饮至申时。各院起身于堂上摆设香案。向北谢恩。相让上轿而去。府县等收拾花缎桌席。具手本分送各衙门交割。一齐散了。次日朱公上本举荐管河官员。并求河工新旧诸神庙额。不日旨下。加朱公太子太保工部尚书。荫一子入监。

    各官皆加二级。惟黄达绩劳独条。升为两淮盐运同知。兼管河务。有诗道他们的好处道:

    砥柱狂澜建大功。洪恩千载在淮东。

    封妻荫子皆荣显。始信男儿当自雄。

    朝廷又差了临淮侯李言恭。礼部尚书徐阶。祭告二陵。并分祀河神。朱公闻信即起马往临清候接。二人祭告毕。回京复命。路过临清来拜朱公。是时正值冬尽春回。临清打点迎春。

    却说临清地方虽是个州治。到是个十三省的总路。名曰大马头。商贾辏集。货物骈填。更兼年丰物阜。三十六行经纪。

    争扮社火。装成故事。更兼诸般买卖都来赶市。真是人山人海。

    挨挤不开。次日正值迎春。知州率领众官郊外迎春。但见和风开淑气。细雨润香尘。当街鲍老盘旋。满市傀儡跳跃。

    莲台高耸。参参童子拜观音。鹤驭联骗。济济八仙供老寿。双双毛女。对对春童。春花插鬓映乌纱。

    春柳侵袍迎绿绶。牡丹亭唐王醉杨妃。采莲船吴王拥西子。

    步蟾宫三元及第。占鳌头五子登科。吕纯阳飞剑斩黄龙。赵元坛单鞭降黑虎。数声锣响。纷纷小鬼闹钟馗。

    七阵旗开。队队武侯擒孟获。合城中旗幡乱舞。满街头童叟齐喧。斗柄回寅。万户笙歌行乐事。阳钧转泰。满墀桃李属春官。

    是日朱公置酒于天妃宫。请徐李二钦差看春。知州又具春花春酒。并迎春社火俱到宫里呈献。平台约有四十余座。

    戏子有五十余班。妓女百十名。连诸般杂戏。俱具大红手本。巡捕官逐名点进。唱的唱吹的吹。十分闹热。及点到一班叫做谻輇技。自谻輇国传来的。故叫做谻輇技。见一男子引着一个年少妇人并一个小孩子。看那妇人只好二十余岁。生得十分风骚。何以见得。有词为证。

    嫣嫣润润。袅袅婷婷。不施朱粉。自然体态轻盈。懒卸铅华。生就天姿秀媚。眼含一眶秋水。眉湾两道春山。

    惯寻普救西厢月。善解临邛月下琴。

    那男子上来叩了头。在阶下用。十三张桌子。一张张叠起。

    然后从地下打一路飞脚。翻了几个筋斗。从桌脚上一层层翻将上去。到绝了。那小官尚未去。只得上来。与诸妓并立。俨然一美姝也。那小旦奉了一巡酒。才开口要唱。李公道不必大曲。只喘小曲罢。递扇子与他打板。唱了一曲。徐公与他一杯酒。李公道各与他一杯。侯一娘也满斟一杯递与他。

    趁势在他手上一抓。又丢了一个眼色。那小官也斟了一杯奉答。

    一娘就如痴了一般。饮了一会。二公叫家人赏众戏子每名一两。

    那小旦分外又是一两。四妓女并侯氏亦各赏一两。众人谢过赏。

    李徐二公作谢。上轿而去。众人皆散。这才是只愁歌舞散。化作彩云飞。有诗道得好:

    华堂今日好风光。凤管鸾箫列两行。

    艳舞娇歌在何处。空留明月照东墙。

    却说那小官也姓魏。名子虚。字云卿。苏州人。自矜色艺。

    不肯轻与人相处。晚间自庙里即到下处。思想那妇人风流可爱。

    且十分有情。想了一夜。恨未曾问得他姓名下处。

    心里又想道。他是过路的人。不过只在马头上客店里住。

    等天明了寻他一遭。巴到天初明便起来。见同班的人俱未醒。

    他悄悄的叫打杂的往对门店里买水来洗了脸。锁上房门。

    竟往南门马头上来。见几家客店。却不知下在谁家。是日正是新春。家家俱放爆竹烧利市。魏云卿走来走去。又不好进店问去。原来北方人家。时节忌讳。不许生人进门。他又是个小官儿的性格。腼腆怕问人。走了几遍。没情趣。只得回来。

    到下处见班里人都在那里斗牌。一个道早晨寻你烧子个利市。

    只道你上厕去了来。何以这样齐整。上街做甚子。这样早独自一个行走。这临清马头。是乌豆换眼睛的地方。不要被人粘了去。云卿道不妨。他只好粘我去做阿爷。一个道不是做阿爷。转是要你去做阿妈哩。云卿笑将那人背上打了一拳。

    就坐下来看牌。正是:

    朝来独自访多情。空向桃源不遇春。

    嘿嘿芳心惟自解。难将衷曲语他人。

    再说侯一娘在庙中见那小官去了。心中怏怏。没奈何只得收起行头出庙。回到下处。丑驴买了酒来。吃上几杯。上床睡了。思想那人情儿意儿身段儿。无一件不妙。若得与他做一处。

    就死也甘心。心中越想。欲火越甚。一刻难挨。打熬不过。

    未免来寻丑驴杀火。谁知那丑驴辛苦了一日。又多吃了几杯酒。

    只是酣呼如雷。就同死人一样。莫想摇得醒。翻来复去。

    总睡不着。到鸡鸣时才昏昏睡去。犹觉身在庙中。丈夫孩子不知何处去了。走到先前见殿上。见灯烛辉煌。又走到东廊下戏房里。见众戏子俱不在。只那小官犹在桌上打睡。走到他身边。

    见他头戴吴江绒帽。身穿天蓝缎袍。一娘将他摇了几摇。

    那小官醒来。两人诉了几句衷情。便搂在一处。正做到妙处。

    只听得人喊来道。散了散了去呀。那小官将手一推。猛然醒来。

    乃是南柯一梦。醒来情愈不能自己。再去扯丈夫时。丑驴已起去久矣。睁眼看时。见窗上已有白色。听得丑驴在外烧纸。

    又听得一片爆竹之声。只得勉强起来。没情没绪。只得做些饭吃了。马头上也有几班戏子。留心访问。又不知他姓名。

    难以问人。只是心中思念。终日放他不下。不意自立春后总是雨雪连绵。一直到正月没个好晴天。一娘也不得上街。只得丑驴领着孩子。终日上街打花鼓翻筋斗。觅些钱钞来糊口。

    自己独坐在楼上。终日思想那人。却说这店主人姓陈。有个儿子名唤买儿。才十九岁。生得清秀。也是个不安本分的浮浪子弟。终日跟着些客人。在花柳丛中打混。见侯一娘风骚。

    他也很有心来撩拨。只因连日天雨。见妇人独坐在家不出门。

    遂来效小殷勤。终日在楼上缠。竟勾搭上了。那买儿不但代他出房钱。且常偷钱偷米与他。日近日亲。一娘终日有头儿消遣。遂把想小魏的念头淡了三分。不觉光阴易过。又早到二月初旬。连日天气晴和。依旧上街做生意。— 日晚间归来。店家道明日王尚书府里生日。今日来定你。明日须要绝早去。候一娘答应。归楼宿了。次曰天才明。王府管家就来催促。夫妻收拾饭吃了。到王府门首伺候。只见拜寿的轿子。

    并送礼的盒担。挨挤不开。等至已牌。才见那管事的出来唤他进去。到东首一个小厅上。上面垂着湘帘。里面众女眷都坐在帘内。丑驴将各色技艺做了一遍。至将晚方完。一娘进帘内来叩头。王奶奶见他人品生得好。嘴又甜。太太长。

    奶奶短。管家婆他称为大娘。丫头们总唤姑娘。赚得上上下下。没一个不欢喜。老太太问了他姓名道。先叫你家长回去。

    你晚间看了戏去。又向娘妇道。可贯他一匹喜红。一两银子。

    一娘便到外边来对丑驴说了。丑驴收起行头。领着孩子先去。

    一娘复到帘间来谢赏。王奶奶叫看坐臼儿与他坐。一娘不肯坐。说之再三。才扯过一张小杌子来坐下。然后众女客吃面。

    一娘也去吃了面。少顷厅上吹打安席。王太太邀众女客到大厅上上席。女客约有四十余位。摆了十二席。宾主尊卑相让序坐。

    外面鼓乐喧天。花衤因铺地。宝烛辉煌。铺设得十分齐整。有献寿诗二首为证:

    阿母长龄拟大椿。相门佳妇贵夫人。

    原生上第鸣珂族。正事中朝玉臣。

    振振琳王郎皆子姓。煌煌簪绂总仙寅。

    金章紫诰多荣显。况是潘舆燕喜辰。

    自是君家福祉高。朱轮华毂映绯袍。

    光从天上分鸾凤。恩向云中锡凤毛。

    金母木公参鹤驭。紫芝碧玉奏云王敖。

    持觞欲侑长生酒。海上新来曼倩桃。

    却说正中一席。摆着五鼎吃一看十的筵席。洒线桌围。

    销金坐褥。老太太当中坐下。王尚书夫妻红袍玉带。双双奉酒。

    拜了四拜。次后王公子夫妇也拜过了。于是众亲戚本家俱来称觞上寿。老太太一一应酬毕。王太太同媳妇举杯安席。众人告坐毕。侯一娘才上去到老太太前叩头。又到太太奶奶面前叩头。王奶奶一把扯住道。岂有此理。多谢你。便叫管家婆拿杌子在戏屏前与他坐。吹唱的奏乐。上汤住了鼓乐。开场做戏。

    锣鼓齐鸣。戏子扮了八仙。上来庆寿。看不尽行头华丽人物清标。唱一套寿域婺星。乔王母娘娘捧着仙桃送到帘前上寿。王奶奶便叫一娘出来接。一娘掀开帘子。举头一看。见那扮王母的旦角。惊得神魂飞荡。骨软筋酥。站立不住。正是难填长夜相思债。又遇风流旧孽冤。毕竟不知见的这个人。姓甚名谁。

    且听下回分解。